导读:想知道什么是“海绵城市”吗?来看看吧~
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、破坏式的,海绵城市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低,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(LID)。
海绵城市的建设应将雨洪视为资源,使其及时就地下渗,补充地下水,或利用这种设施积蓄起来再利用,如冲洗厕所、洗衣服、喷洒道路、洗车、绿化浇水、景观用水等。
应采用各种手段,尽可能让更多的雨水进入城市,将被阻断的污染转化为资源,比如:下沉式绿地、透水铺装、植被缓冲带、生态护岸、草地、草沟、公园以及各类雨水池、雨水沉淀池、植草沟、植被截污带、氧化塘与湿地系统等。
海绵城市建设的精髓:四个尊重
即尊重水、尊重表土、尊重地形、尊重植被,其核心是尊重自然。
海绵城市建设的原则:天人合一,融入自然
“天人合一”和“融入自然”的思想,是对当代城市设计只注重建筑美学形态这种观念的完善与修正。城市设计应全面考虑城市与自然共生,让雨水、阳光、风、植物与城市空间形态完美融合,让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。
渗:减少路面、屋面、地面等硬化地表面积,雨水就地下渗。
滞:延缓峰现时间,降低排水强度,缓解雨洪风险。
蓄:削减峰值流量,调节雨洪时空分布,为雨洪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。
净:对污染源采取相应控制手段,削减雨水径流的污染负荷。
用:实现雨洪资源化,雨水回灌、雨水灌溉及构造园林水景观等,形成雨水资源的深层次循环利用。
排:统筹低影响开发雨水、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,构建安全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,确保城市运行安全。
关于海绵城市的大数据(数据来源:财政部、住建部、水利部)
3100亿:2013年,全国31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中县级以上城市受淹234个,直接经济损失3100多亿元。(数据来源:住建部)
16个: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,迁安、白城、镇江、池州、厦门、萍乡、济南、鹤壁、武汉、常德、南宁、重庆、遂宁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等16座城市入选2015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。(数据来源:财政部、住建部、水利部)
865亿:政府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,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,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,按此计算,每平方公里投资约1.9亿元。(数据来源:住建部)
万亿:16个试点城市已披露未来三年投资总额近1200亿元,平均每个城市投资71.6亿元,海绵城市建设,与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、棚户区、危房改造相辅相成,构成城镇化建设“升级版”,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,预计海绵城市建设将拉动万亿投资。
14个:2016年增加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名单,福州、珠海、宁波、玉溪、大连、深圳、上海、庆阳、西宁、三亚、青岛、固原、天津、北京等14座城市入选2016年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。
免责声明: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