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建设海绵城市,让城市回归自然,不仅是中央文件的呼吁,更是亚健康城市的迫切要求。
如何打败雾霾、打造会呼吸的城市?本文以北美迷欣湾北角公园为例,从设计的角度探讨了城市水处理系统,实打实分析海绵城市平地起的前世今生。
迷欣湾北角公园总体规划图,第五大道广场、体育公园和全景平面图
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,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“弹性”,下雨时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需要时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。
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,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,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,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、渗透和净化,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。
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,应统筹自然降水、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,协调给水、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,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。
迷欣湾304英亩(约123公顷)的延伸区景观
海绵城市就是比喻城市像海绵一样,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、存蓄、渗透、净化雨水,补充地下水、调节水循环。
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,并加以利用,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“自然”。
凹形花岗岩排水沟,这一雕塑地形不仅是广场的视觉元素,还将邻近广场的坡面流疏导进这一生物过滤地,沉降后最终排入迷欣湾。
第五大道广场和全景观赏地的俯瞰图:草丘状地形是公园的主视觉元素,提供了广阔的休闲空间
建设海绵城市,首先要扭转观念。传统城市建设模式,处处是硬化路面。每逢大雨,主要依靠管渠、泵站等“灰色”设施来排水,以“快速排除”和“末端集中”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,往往造成逢雨必涝,旱涝急转。
根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,今后城市建设将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、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等“绿色”措施来组织排水,以“慢排缓释”和“源头分散”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。
湾渠道的全景观赏地:带铰板的桩支护结构连接着西边和东边的散步道、广场。此地隐藏了此前的垃圾倾倒区排污口,成为坡面流和渠道流的排水口。
坡面流交汇处的花岗岩排水沟的近景:垂直不锈钢铺装隐藏了结构铰板,还达到了ADA的标准
海绵城市就要有“海绵体”。城市“海绵体”既包括河、湖、池塘等水系,也包括绿地、花园、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。
雨水通过这些“海绵体”下渗、滞蓄、净化、回用,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、泵站外排,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,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。
第五大道广场和散步道通过铰板相连,为整个场地增添了多样性
芸香科植物Geijera等距分割着坡面流沟渠,缓冲了西北风。苔草属、沿阶草的线性植物带和黑色小方块花岗岩,拦截和过滤了坡面流。混凝土排水沟疏导了广场和草丘的雨水径流
原有的“海绵体”要有效保护。过去,城市建设追求用地一马平川,往往会填湖平壑。
根据《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》,各地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湖、湿地、坑塘、沟渠等“海绵体”不受开发活动的影响;受到破坏的“海绵体”也应通过综合运用物理、生物和生态等手段逐步修复,并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。
公园的临水堤岸经改造已形成了湿地植物景观,俨然一幅色彩缤纷、质地丰厚的织锦,还成为极具多样性和保护性的水禽生境。
高速公路匝道结构间穿插建造的多功能体育场
在场地改造之前,这里大部分土地均为工业废弃低洼地,冬雨季的洪涝毫无忧患可言。随着此区新建住宅、办公楼和商业开发,依据旧金山政府的规定,生活污水管和雨水排放系统必须相结合,从而达到降低场地内外雨水径流的要求。
此公园顺其自然地成为主要的防御系统,其作用体现在拦截、过滤和降低来自附近开发区和城市总排水系统的雨水。雨水直接疏导进公园,流经一系列起拦截和减缓流速、促进沉降和生物过滤作用的草堰和卵石地,继而最终排入迷欣湾。凹形花岗岩排水沟,将来自广场的雨水疏导进这一生物过滤地。排水沟显眼的线性布局,平行于以草丘为主元素的混凝土墙体。
这一雕塑地形不仅是广场的视觉元素,还形成了宽广的静态休闲空间,在此可遥望北边的市区中心和南边的迷欣湾风景。
船壳向上的皮艇储存结构装置于码头,作为迷欣湾渠道的存船,阻挡了海湾的湍流,使附近小区居民在这一通航水域能安全起航
船壳向上的皮艇储存结构的近景
约6米宽的散步道滨水景观:靠近住宅一边线性排列着笔直的白杨,其下的倾斜坡地上栽种了林下植物,比如金边剑麻、苔草属、灯心草、帚灯草和观赏草;长凳座椅周围的小生境和植物斜坡,在公园和附近住宅区之间形成障景,提升了此公园的私密性
混凝土坐人矮墙和体育馆鼓丘状座椅,都设计了鱼鳍状的金属片,用以防止其上的滑板运动
免责声明: 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,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欢迎转载,注明出处。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